蓄电池,又称二次电池,蓄电池与原电池的主要区别是放电后能发生可逆反应,充电后可恢复原状。电化学电池,电池是一种“可逆”电源,可以将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然后根据需要随时通过可逆转换释放储存的电能。电化学电池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通过浸入电解质中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来发电。其中一个电极为阴极,吸收电子,氧化剂被还原;另一个电极是释放电子的阳极,还原剂被氧化。
电池组是将一些相同的电池单体串并联组合而成的模块。
电池容量,即电量,通常以安培小时(A·h)为单位,是指电池在一次放电循环中所能释放的电量。
电池的容量是放电倍率的函数,电池的额定容量通常是在放电10h后计算的(即放电倍率为C/10)。
当电池的放电倍率高于C/10时,可以释放的电量就会减少。
当电池的放电倍率低于C/10时,可以释放的电量增加。
电池放电电流的单位是安培,通常用安培小时容量(A·h)的分数表示(如C/100)。
例如容量为100A·h的电池,以C/10(10A)的倍率放电,可连续放电10h。如果放电倍率是C/5,电池容量会下降到80A·h,如果放电倍率是C/100(1A),电池容量会增加到140A·h。
电池的容量也是其温度的函数,并随温度变化。
电池的法拉第效率是其放电容量(QD)与其充电容量(QC)之比,即ηq = QD /QC。
电池的能量效率是放电能量与充电能量的比率,单位为W·h。能源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充放电技术和应用环境。由于W·h和A·h在充放电的测量点不同,能量效率普遍低于法拉第效率。
电池的自放电率是指电池容量在特定温度下的月平均相对容量损失。自放电率是反映电池内部特性的一个技术参数,该参数通常在20℃的温度下进行校准。
电池的内阻一般很小(几毫欧量级),与电池的容量成反比。大多数情况下,功率型储能的内阻低于能量型储能。电池的低内阻给它的应用带来了难题。当电池的两极不小心通过导电物体连接时,由于导体本身几乎没有电阻,所以电源电路中的总电阻很低,从而产生巨大的电流。短路的电池很快就会失效,无法再使用。当然,短路测试也是确保设备合格所必须通过的标准化测试之一。
当电池处于浮充状态时,其两个电极的荷电状态受端电压的限制而趋于平衡。
电池的寿命与其工作环境直接相关。当用于能量缓冲储能时,电池的寿命基本上取决于充放电次数和充放电深度。
下图是充电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因此,蓄电池和原电池都属于电化学储能系统,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以W·h表示)以电能的形式释放出来。术语电池通常用于描述一组单体电池(通常称为可充电电池)的组合。无论使用何种技术,电池都有两个基本性能指标。
1)比能量(单位:W·h/kg),表示单位质量电池所能储存的能量;供电)。
2)循环寿命,单位是充放电循环次数,表示电池的寿命。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可达4000~6000次。我们常以高于额定容量80%的放电次数来衡量电池的寿命。80%这个值常用于电池的移动应用。. 可见,随着应用的不同,电池寿命的衡量依据可以相应改变。